国内生产成本持续提高,来进料加工贸易竞争优势下降
受国内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、国际水产品原料价格波动、汇率变化以及 外需疲软等因素影响,2008 年起我来进料加工贸易结束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态势,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。2015 年更是出现了出口量额双降,出口量112.34 万吨,出口 额52.28 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5.35 %和4.22 %,占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连续3 年维持在24-25% 之间,较2007 年下降了约16 个百分点。细分来看,来料加工在来进料加工出口中所占份额也呈下降态势,2015 年来料加工出口量22.55 万吨,出口额13.18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8.41 % 和4.96 %,出口额占来进料加工出口总额的比例降至25.21% ,较2001 年下降近13 个百分点;进料加工出口量89.79 万吨,出口额39.10 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4.55 %和3.97 %。
部分品种出现结构性过剩,一般贸易出口竞争优势呈现下滑趋势
2015 年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279.84 万吨、出口额149.14 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1.71% 和7.07 %。其中,头足类、贝类、蟹类出口量额均略有增长,鳗鱼出口量增额减,对虾、罗 非鱼、大黄鱼、淡水小龙虾出口量额双降。罗非鱼产能过剩的情况较为突出,产品价格低, 养殖、出口各环节利润不断被挤压,产业后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;对虾苗种质量参差不齐, 养殖病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,加之极端天气增多,养殖风险持续加大,加工货源不稳定,直 接影响了出口的可持续性。淡水小龙虾国内消费持续升温,价格居高不下,加工出口企业利 润低,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。
全球经济复苏总体乏力,国际市场需求疲软
当前,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,尤其是作为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发达经济体市场消费萎缩,需求下降,订单减少,价格低迷,2015 年我国对日、美、欧、韩、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量额均出现负增长。相比而言,东盟市场可谓一枝独秀,尤其是6 月份之前,我国对东 盟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,6 月份之后增幅出现回落,但仍保持了稳定增长,目前东盟已赶超欧盟和韩国,成为我国第三大出口市场,其中,泰国是我国对东盟第一大出口市场, 2015 年我国对泰国出口额达到12.00 亿美元,占我国对东盟出口总额的43.23% ,主要出口 品种为金枪鱼、墨鱼鱿鱼及章鱼等。
主要省份出口形势整体欠佳,优势区域布局持续微调
福建、山东、广东、辽宁、浙江、河北、海南、广西等沿海省份仍是我水产品主要出口 省份,出口额之和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3.67 %,但省份间排名继续调整。
其中,福建省借助地域优势,在保持台湾市场优势基础上大力拓展东盟市场,自2013 年以来连续3 年位居出口首位,且所占份额逐年增加,2015 年在全国出口形势普遍较差的 情况下,出口额依然实现了稳中略增;山东、辽宁作为来进料加工出口大省,随着劳动力成 本的增加,来进料加工贸易竞争优势逐年下降,2015 年两省水产品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下 滑;受鳗鱼、罗非鱼价格下跌影响,广东出口量增额减;而以罗非鱼出口为主的海南、广西 也均出现了量额双降的情况;浙江省主要出口品种海水鱼和对虾出口明显下滑,全省出口量 额双降;河北省大力发展沿海优势产业带,积极打造加工出口贸易平台,出口实现平稳增长, 超过海南、广西成为第六大出口省份。内陆省份排名没有变化,江西、湖北和吉林依旧位列 前三,但差距逐渐缩小。其中,江西、湖北出口大幅下滑。吉林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大力 发展珲春港贸易,出口量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。
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大幅下降,保税区仓储进口增幅明显
2015 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408.13 万吨,进口额89.82 亿美元,同比分别减少4.66 %和 2.22 %。其中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量116.06 万吨、进口额23.06 亿美元,同比分别减少28.74 % 和30.65 %。鱼粉进口量减额增,进口量102.54 万吨,同比减少1.24%,进口额17.92 亿美 元,同比增长14.93%。除鱼粉外其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(主要供国内食用)产品进口量 83.04 万吨、进口额31.10 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0.56 %和0.44 %。其他方式进口(边境小 额贸易、保税区仓储等)进口量106.49 万吨,进口额17.74 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35.09 % 和47.16 %,其中,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量41.62 万吨,进口额8.74 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84.45%和124%;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60.58 万吨,进口额8.38 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 23.6%和16.19%。从主要进口市场看,除自秘鲁、加拿大和新西兰的进口额有小幅增加外,从其他市场的进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