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行业新闻 » 正文

    “互联网+水产”能否破解卖鱼难题

    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7-27  浏览次数:26
       无锡,甘露。这里的美丽富饶与水密不可分,家家户户傍水而建,充足的水源,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,造就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达和兴旺。  
       “是甘露的青鱼吗?”人们在市场上购买青鱼的时候,总会这样问一句。甘露青鱼作为 逢年过节的馈赠佳品,已广为人知。每年,甘露镇都为市场提供2700 吨左右的青鱼。然而近两年,甘露青鱼正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。  
    往昔:鱼未出塘就被订购一空  
        18 亩鱼塘已陪伴陈国华10 年有余,每年春节一过,他便开始在自家鱼塘边忙碌。   鱼塘消毒、肥水之后,陈国华会去苗种场精心挑选规格4 斤左右的青鱼苗种。“每年喂青鱼的螺蚬壳都堆得跟小山似的。”陈国华说。每年年底丰收时节,陈国华鱼塘垂钓的游客 络绎不绝,垂钓价格甚至可以卖到18 元/斤,而市面上青鱼的价格一般稳定在14 元~15 元/ 斤。  
        除了卖鲜鱼,陈国华还有一个小型加工作坊,主营甘露陈氏青鱼干。周边订鱼的单位、 企业不少,收到订单之后,陈国华就开始按照顾客的要求,选鱼、腌制,经历20 天~25 天 之后,青鱼干就可以包装送货了。据了解,甘露青鱼的团购部分占了总销量的70% 以上。  
    危机:团购退潮销量骤减  
        往年养出来的青鱼还在鱼塘里就被订购一空,这两年的青鱼到了该出塘的时候了,也没有任何单位打电话前来订购。”陈国华主动打电话与以前合作的企业联系,却没有订单,这让陈国华有些招架不住了。  
        或许是甘露青鱼过于依赖周边企业强大的购买力,虽然有品牌支撑,但销售渠道过于局 限,一旦情况有变,青鱼市场直接“掉链子”。2014 年,当地青鱼存量高达30% 。  
        对此,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、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体系首席 科学家戈贤平说,近几年,各地青鱼养殖大量兴起,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已经饱和。在七大淡 水鱼中,青鱼的价格最高,也最受养殖户青睐。每年甘露当地产的青鱼,活鱼及青鱼干的产 量基本与消费市场持平,并没有过多的鱼能够投入深加工。“正因为如此,在水产品的深加 工上,青鱼也是走得最慢的。”戈贤平说。 深加工的空白之路,对养殖户来说是种遗憾,但就当下而言,让养殖户如何应对呢?  
     “互联网+水产”解决卖鱼难  
        “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跑得最快的就是互联网。”29岁的缪洁瑜,土生土长甘露 人,大学期间学习电子商务专业,目前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。“看着父亲茶不思、饭不想, 就惦记着鱼塘里的大青鱼。我觉得自己应该发挥所长,帮助父亲。”缪洁瑜2014 年在淘宝开 起了网店,同时结合时下流行的微店,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,开始O2O 模式售卖青鱼。  
        缪洁瑜负责线上,一旦有人下单,便通知父亲杀鱼,真空包装,然后联系快递寄出。缪洁瑜说,在淘宝上卖青鱼,不仅拓宽了销路,也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产品信息,尽管如此,缪 洁瑜家年产1500 条青鱼的鱼塘依然是供大于求。  
     单枪匹马确实显得势单力薄,影响力有限。  
        今年4 月,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视察通威股份华东片区期间,途经甘露镇,目睹 了青鱼滞销带给当地养殖户的困扰。他当即表示,养殖户只管把鱼养好,保证每一条鱼都是 健健康康的,至于销路,通心粉社区“手指点一点,卖鱼我全管”。  
        6 月中旬,通威集团通心粉社区派出调查小组,到甘露深入了解青鱼养殖情况、加工情 况及市场情况,并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定制帮扶方案。据了解,通心粉社区与当地大型加工厂 合作,收购当地青鱼,进行加工。根据当地青鱼干特点,借助已有20 万注册会员的通心粉 社区平台宣传推广,打通电子商务、品牌推广与仓储物流的水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。目前, 具体帮扶方案正在推进当中,待年底青鱼销售旺季一到,即可全面开展。  
        “有像通威这样有责任的水产龙头企业帮扶,我们当然是求之不得的,对于养殖户来说, 单个宣传成本高,而青鱼的销售季节短,就腊月里才有人买。有大企业帮扶能有效地解决这 些问题,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好事。”对于通威的帮扶,缪洁瑜充满期待。无锡市甘露水产有 限公司总经理薛林福也表示:“能够借助通心粉社区这个汇聚全国各地水产界同仁的强大的 网络平台,甘露的青鱼一定能够„走出去‟。”